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

從日本職業足球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

 (( 本文寫於2008年年底 ))

 

日本職業足球1993成立 J ~1 (甲級)
在1999成立第二級聯賽 J ~2 (乙級)

當初很多人 2000年的時候
包刮筆者在內
都深信 j 聯盟能夠發展到30隊左右
這可以擴大日本整個職業足球產業的產值 

畢竟
一隊的球員數加上經理人員和球迷營運幹部
可以帶動約50人以上的就業機會

若是加上青年軍以及30隊的隊伍數
和聯盟組織成員
整個產業可以達到4000多人的基礎就業
還不算串聯地域產業的附加經濟效益

可是沒有想到的是
j
聯盟 到了2008
居然發展到了33 

過密的發展加上所謂的3部制
兩個本來沒有毒性的藥引
加在一起卻起了毒性反應
使得赤字經營的球團明顯增加

各位想想看
假設在  J2和J3的隊伍

你的客人再怎麼支持屬地球團
可是只要一想到老是和次等級的隊伍對戰
然後又沒有升級的可能情況下
可能的入場動機就會銳減

眼前18隊的 j ~1以及15隊的 j ~2  ( 2008年數據 )
預估大約有11支球團是赤字經營
就不說J3 …
已快要到聯盟支持體系所能負荷的危機底限數字

筆者認為
j
聯盟和中職面臨不同的尷尬
j
聯盟是發展過頭
中職則是保守過頭

如果聯盟沒辦法改革廢除三部制
把隊伍給設定在同一等級比賽範圍
或者是合併球團以及禁止增加球團
那麼將使的整個發展起來的足球產業風雨飄搖
最明顯的就是無簽約金加盟的深化
與戰力外選手過度年輕化

看到別人的發展路程所遇到的優點與缺點
我們應該深深體認到

所謂的職業運動產業的發展
屬地主義球團
不一定非要走單一城市畫分

可以走雙城市或者是屬性相近地域分類法
當然某些城市可以走單一畫分的屬地主義球團

j 聯盟 如果無法改革
再繼續以單一城市為發展
拓展到50隊以上...
然後還是實施兩部制
而不是單一聯盟分區制
筆者很好奇
j
聯盟將如何應變招商的瓶頸

反觀我們台灣怎麼辦?

還是一句老話..可以走複合性的聯盟
但一定要先做營運戰略畫分

也就是事先設定出到底該發展到幾隊
我們的台灣廣告招商能耐
以及地域中小企業參予的飽和度是到哪裡
研究出來後
然後劃分地域經營範圍
假設可以容納16隊

這當中
有幾隊可以是企業名
能自設球場
在純屬地球團以外的地方都可以當主場

有幾隊可以是純屬地名
接受地域政府與民眾的贊助
但不跑到屬地範圍外去經營

如果主事者能做好所有規劃
才不會頭痛醫頭..腳痛醫腳
預防勝於治療

看看j聯盟最近的檢討聲浪發現
他們的人氣雖然沒有下滑
但是瓶頸與危機已經浮現

j ~1來說
2008
年大約平均一場是19500
若是以單一球團來看
浦和達47000人以上..新潟34000..
有三支達2萬人以上..其他都在1萬多人

反觀 j ~2來看的話
平均入場數約7千人
將近6支隊伍只到5千人左右徘徊
草津這種小城市就不去苛求他了
但是橫濱c
居然從平均15掉到了平均6千人
也許是有橫濱fm這支同一地區球團的推擠效果
不過...一年內少了近萬人的觀眾..
可見這兩部制的打擊有多厲害

平均入場觀眾相當重要這大家都知道
但是對於日本職業足球來說
一個正規球季大約打個34場而已
就算加入天皇杯等其他賽事
也不過40場左右

足球不能當做棒球那樣天天踢
會踢死人的

所以靠觀眾動員入場的收入有限
若加上一國當中的聯盟隊伍數若太高
將導致轉播權利金的分配所得更少
然後贊助商的取得更顯困難

共三個理由我們可以發現

日本 j 聯盟若是造此情況發展下去
某些球團勢必會被迫解散
這對於長遠發展來說非常不利

雖然現階段的經營雖然算是順利的
但很多評論家提到
j
聯盟比賽場次並不密集
而且多在假日
再說..轉播也不是每隊都有轉播

觀眾動員能力若是不到平均2萬的話
是真的該檢討....

反觀職棒說要檢討已經數年
卻只是敷衍罷了
檢討不出什麼東東....

從體育產業的失敗
反觀國內的產業發展
我們的政府若是真想降低失業率
就必須走多元化產業改革這條路

體育產業是個指標
要好好拿出重新認真的研議才行

 ( 補充說明 )
2014年則發展到了共40隊...
J ~1 還是18隊 ...J ~2 已經有22隊 
優點是菁英出現率提昇  足球就業數提昇
缺點是淘汰快 ..  薪資普遍偏低  


mugawang  甲賀稻香  重貼於201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